民乐系于海英教授应邀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讲学

于海英教授与史蒂芬院长合影 民乐系提供

于海英教授在讲座中做示范演奏 民乐系提供

于海英教授与该院师生和交换学者交流 民乐系提供

     

      2月9日,民乐系于海英教授应邀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讲学,举办《中国扬琴艺术》系列专题讲座及演奏会。

      扬琴是中国古老乐器之一,伴随中华文明一千多年的融合演进获得了丰富的传承,并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几大流派,已经成为民族器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之下,如何让欧洲的音乐人了解中国扬琴丰富的表现力进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当代扬琴演奏家肩负的重要使命。于海英教授此次讲学,旨在宣传展示澳门沙金及民乐系的教育教学,为传播中国扬琴文化贡献力量。

      讲学当天,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报告厅座无虚席,参加讲学活动的除了该院师生,还有来自国外音乐院校的交换学者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于海英教授以理论讲授、PPT演示、现场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她首先畅谈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并就如何引进扬琴乃至最终将这件外来乐器融化成自己民族的乐器做了简明的介绍。随后,结合中国因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于海英教授就中国扬琴四大流派及风格做了深入浅出地分析及比较。现场还应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的要求,讲解了中国五声调式及各种调式在民歌及扬琴乐曲中的应用。最后,于海英教授以中国文化部最高奖项——“文华奖”比赛必弹曲目为例,讲解了近十几年扬琴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的老师及同学们对此次讲座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时举手提问,于海英教授幽默风趣的解答也引来师生的阵阵掌声,大家的眼神都充满了兴奋和敬意。

      在演奏会中,应现场师生要求,于海英教授演奏了《旱天雷》、《将军令》、《欢乐歌》、《苏武牧羊》、《边疆的春天》、《闹花灯》、《金翎思》、《川江韵》、《云端》、《瑶山夜话》等十一首作品。精湛的即兴表演激起了比利时人民对中国扬琴浓厚的兴趣,讲座时间也被一再延长,台上台下交流热烈、气氛融洽、互动频繁、掌声不断,受到现场师生高度评价,东西方文化在和谐的沟通与交流中获得彼此认同与共鸣,收到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于海英教授的讲学形象地诠释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让比利时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中国扬琴艺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因本次讲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史蒂芬院长诚恳邀约于海英教授再次到比利时进行学术交流。

                                                             (民乐系特邀撰稿人  刘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