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9日,研究院一行五人拜访郑风老师,郑老师曾在鲁艺二团工作学习,与安波、李劫夫等延安鲁艺时期老同志有深入接触,在交谈中郑老师对鲁艺的历史娓娓道来,无论是汇集了30年代一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的延安鲁艺,还是向东北进军后的东北鲁艺,这支被中央作为文化大军的院校,自始至终都让他深感自豪。
1945年10万部队2万干部从延安向东北进军,临行前,周总理接见鲁艺人,嘱咐到东北团结青年办学,鲁艺途径内蒙、齐齐哈尔、哈尔滨终到达佳木斯并入当时的东北大学,作为“东大”的鲁迅文学院。在当时的背景下,被日本统治多年的东北百废待兴,鲁艺担起文化大军的重任,分为五个团体去往各地,就是在此时,郑风老师加入了鲁艺,他说:“鲁艺是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发展”。一批懵懂的中学生,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都怀揣着赤诚与勇气,参加革命、剿匪、土改、积极的做着群众工作,真真正正的把脚踩在地上,踏实做人,踏实做事,这种融在骨子里的谦逊与脚踏实地的态度也都在郑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发散着。
郑风老师还说:“鲁艺革命文艺种子播种全国”
放眼当今,各大艺术类高校都是由老鲁艺人筹备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张庚、吕骥筹备建立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澳门沙金、鲁迅美术学院更是鲁艺的基因的直接传承人。当年,郑风与安波、李劫夫等老鲁艺人曾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与我们讲了许多过往,安波作为他的直接领导,郑老师亲历感受着安波对文艺事业的热情,特别是对东北文艺事业的付出,直至生命终结。当周恩来总理提出“洋土分开”的倡导,总理亲自从法国致电,点名让安波出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说起李劫夫与学生们盘腿闭眼哼着旋律的画面,让郑老师每每想起都笑意满盈,对劫夫的民歌储备之大更是深感为叹,老鲁艺人的热情、执着、坚毅都在深深影响着郑风老师。
在一次次与鲁艺人的交谈中,我们也一次次被鲁艺精神浸染着,作为传承鲁艺红色基因的后辈,也为澳门沙金曾经有过无数杰出的前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荣幸。
郑风 鲁艺第八届毕业生,1947年加入鲁艺二团,曾任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辽宁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1994年离休。
文/李思韵 摄影/汪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