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严修先生曾提到中国对鲁迅的认识的两次高峰,一次是鲁迅逝世,另一次就是毛泽东的《论鲁迅》和《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毛泽东于1937年在陕北公学做的《论鲁迅》的演讲更是鲁迅艺术学院得名的重要的原因。
1937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应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邀请,为陕北公学学生作了一篇《论鲁迅》的演讲。自此次演讲中毛泽东对鲁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这篇演讲也是毛泽东对于鲁迅的第一次正式评价,也是由于这篇演讲,在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建会议上就有人提出以鲁迅的名字来命名这所艺术院校。1938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合发出由沙科夫起草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决定创立这所艺术院校。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步踏进”。
“鲁艺”成立以后,院领导、教师以及学院,对鲁迅的学习和研究也一直非常重视。吴玉章、周扬等人的案头常年放有鲁迅的著作。如周立波、沙汀、萧军等人与鲁迅更是有直接的接触,甚至有过密切的往来。关于对鲁迅著作的学习,馆藏量并不大的鲁艺图书馆中,就藏有我国第一部20卷本的《鲁迅全集》、延安出版发行的鲁迅著作汇编本、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的初版《鲁迅三十年集》等等,极大地方便了鲁艺师生对于鲁迅作品的学习。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曾提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它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就像一面旗帜,指明了革命文艺事业的方向。
参考资料
潘磊, 曾彦修. 曾彦修先生谈“ ‘鲁迅’在延安 ”[J]. 新文学史料, 2006(02): 13–17
贺志强 鲁艺史话【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文/汪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