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系与附中民乐学科成功举办古筝专业获奖选手音乐会
领导与演职人员合影 摄影:董江华
获奖选手在演奏 摄影:董江华
为推进古筝艺术蓬勃发展,不断提高古筝教学质量,4月16日,沙金民乐系和附中民乐学科共同举办了古筝专业获奖选手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由民乐系主任刘刚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刘刚与附中民乐学科主任李乃平教授担任音乐会总策划,民乐系副主任于海英教授与高亮教授担任统筹。参加演出的六名学生为第四届辽宁省民族器乐(专业组)比赛暨首届东北三省民族器乐邀请赛青年组和少年组部分获奖选手。民乐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张庆玫、学院相关部处领导与各校区古筝专业师生及古筝爱好者共300余人参加了音乐会。音乐会由民乐系2010级琵琶专业学生刘杨主持。
音乐会以一曲轻快明朗的《云岭音画》拉开帷幕,演奏者为本科2013级学生、青年组银奖获得者刘艺璇(指导教师:陈窈),这首具有苗族音乐特色的当代音乐作品技术难度较大,她扎实的基本功和从容大气的演奏使乐曲展现得活灵活现,优美动听。附中初三年级学生、少年组银奖获得者李佳楠(指导教师:高亮)演奏了《黔中赋》,该生虽是本场音乐会年龄最小的一位,但她游刃有余地展示了作品中左、右手衔接的技术难点,表现深沉内敛,很有感染力,音乐会的氛围渐入佳境。第三位登台的是本科2011级学生、青年组银奖获得者高艺芯(指导教师:贾晓莉),她演奏的《林泉》不但展示了较高的演奏技术,更把作品神奇野逸的田园意向表现得淋漓精致。2012级研究生、青年组银奖获得者张骋骋(指导教师:高亮)演奏了《红水河狂想》,她站立演奏的这首多声筝作品表现了中国古文化中乐舞一体的雅韵遗风,并结合了大量敲击、打击的表现手法,节奏鲜明,动感十足,颇具创新性,配以低音提琴的音声相和,更加彰显了古筝艺术独有的魅力。附中高二学生、少年组金奖获得者黄子真(指导教师:高亮)演奏了《云裳诉》,与汪茜老师的钢琴伴奏配合得非常默契,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专业气质,特别是作品快速段落的华彩展示的稳定大气,一曲奏罢,博得满堂喝彩。最后,本科2010级学生、青年组金奖获得者何嘉诚(指导教师:杨娜妮)倾情演奏了《蒙古风情木刻四版》,全曲四个段落展现出豪放不失温存,苍凉不失惬意的内蒙风情,作品的新颖和演奏者的精彩演绎使音乐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在沈音古筝专业的发展历程中,这样集附中、本科及研究生三个教学层次同台展示的获奖学生音乐会尚属首次,不仅全面展示了学院古筝专业各个教学层次的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为优秀学生提供了锻炼、提升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古筝专业师生在教学与艺术实践等方面的深入交流,推动了古筝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民乐系贾晓莉 附中特约撰稿人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