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姚艺君教授为沙金师生作学术报告

中国音乐学院姚艺君教授在沙金做题为《有声 无声 教育 传承——传统守望者的思考》的学术报告 摄影:刘宇新

姚艺君教授学术报告会现场 摄影:刘宇新

 

      6月15日,姚艺君教授在沙金作了题为《有声 无声 教育 传承——传统守望者的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澳门沙金主办、科研处及音乐学系承办,是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交流文化展系列学术报告——“当代文艺思潮系列学术讲座、博士讲堂”的第六场报告。沙金科研处处长申淑征作开场讲话,音乐学系主任冯志莲主持报告会,音乐学系全体师生、相关专业研究生及部分爱好者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姚艺君教授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有三十余年教龄,并始终坚守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姚艺君教授的讲座以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论述“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讲座开端,并从三个方面展开对音乐教育和传统音乐教育的思考。

      首先,姚艺君教授认为,在当前的音乐教育发展形势下,音乐人才应该是具有音乐技能和欣赏、表达能力的人,即围绕“音乐”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建立独立的音乐人格,传统音乐的教育应起到主导作用。西方音乐教育在本体分析理论建构、考察技能培养和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更重视传统的特点,而我国音乐研究急需反思。音乐文献的整理、归档和共享,是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而我国的传统音乐文献,存在重视文本、轻视声像,重视收藏、轻视应用的弊端。姚艺君教授认为,当代的音乐学人应建立文化自信,并担负起发扬传统音乐的责任,这需要对研究和学习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有声音乐文献整理工作迫在眉睫。最后,姚艺君教授对她始终践行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姚艺君教授认为,传统音乐活态教学,不仅应在音乐专业教学中普及,还需要渗透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课堂教学是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渠道,但只有活态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传统音乐,并运用到实践中。

      姚艺君教授讲唱结合的讲座方式,生动鲜活,不仅让听众有生动直观的感受,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活态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师生受益匪浅。

      冯志莲主任表示,姚艺君教授作为传统音乐文化执着的守望者,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倾注了情感和汗水,对传统音乐充满深厚的情感与责任感,令人敬佩。本场讲座,对于有声、无声音乐等方面的讲解,让在场师生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对现今在传统音乐的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现今在教学中过多地注重静态文本,对“活态”的资料了解甚少,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的现象。

      在报告会后,鉴于姚艺君教授对中国音乐的贡献和影响,刘辉院长向姚艺君颁发了聘请姚艺君为沙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和“辽宁省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实践创新中心”教授的聘书。

                                                                      (音乐学系  关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