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义教授师生赴徐州参加第二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

陈秉义教授参加第二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并在会上发言 摄影:付婧

音乐学系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参加大会并作发言 摄影:付婧

     

      11月21日-22日,沙金陈秉义教授携王珺、陈璐、帅巍、赵月、张杨、张黄沛瑶六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应邀参加了在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举行的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并在研讨会中围绕“辽代音乐图像”发言。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及博物馆的五十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年会。

      中国音乐图像学会成立于2013年,该会的宗旨是对中国遗存的各种音乐图像或符号做音乐文化学意义、社会学意义和人类学等意义上的综合性解读与阐释,并为相关艺术文化学科的研究提供信息资源和参考依据。

      会议中,陈秉义教授以《有关契丹-辽音乐图像学的两个话题》为题目,围绕“请留心不被重视的图像资料”和“互联网上和民间收藏中的音乐图像资料”两个话题发言,认为音乐图像不仅存在于古代遗址、墓葬壁画、博物馆收藏和考古等,它还散见于民间,民间收藏是获取音乐图像的一个重要渠道,该议题为音乐图像学研究的史料来源拓宽了思路。

      陈秉义教授的研究生也在会议上作了发言。王珺的《对契丹-辽毛员鼓(细腰鼓)音乐图像学的初步解读》一文围绕现存的契丹-辽细腰鼓图像,对辽代细腰鼓中的毛员鼓进行了解读;陈璐的《有关契丹—辽琵琶的音乐图像学研究》将文献与各类壁画、出土文物等进行分析比对,对契丹—辽琵琶的形制、演奏方式及持琴方法三方面进行追踪和阐述;帅巍的《朝阳北塔契丹-辽音乐文化音乐图像学研究——兼谈契丹—辽古琴》以辽宁朝阳北塔上的伎乐砖雕为主体,对契丹-辽遗留的古琴图像同中原地区古琴图像做了对比,从而论证了宋辽两地不同地域的音乐形态;张杨的《宣化契丹—辽墓散乐壁画音乐图像学的初步分析》以宣化契丹-辽墓散乐壁画为例,对契丹-辽的散乐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赵月的《崇兴寺双塔契丹—辽琵琶乐舞伎乐人砖雕音乐图像学的初步考察》以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的伎乐砖雕图像为主,重点对“契丹士兵吹笙训海青”和“契丹—辽的五弦琵琶”等图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张黄沛瑶的《对辽宋边境部分辽塔乐舞伎乐人音乐图像学的初步考察——兼谈八弦琵琶与凤首箜篌》,以宋辽边境的音乐图像为主,对这一地区的八弦琵琶和凤首箜篌进行了重点分析。

      这些发言内容围绕近年来考察发现的契丹-辽代音乐图像,涉及契丹-辽器乐专题、契丹-辽历史文化遗址考察、契丹-辽宫廷音乐组织形式、契丹-辽与宋文化交往等多个方面,在与会的学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此外,与会的代表还参观了徐州白集汉墓画像石。

                                                                       (音乐学系  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