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俞子正教授为沙金师生作学术报告

院长刘辉为俞子正教授颁发澳门沙金客座教授证书 摄影:韩鹏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俞子正教授作学术报告 摄影:韩鹏

 

      6月10日,中国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俞子正教授为沙金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歌唱的激情与理智关系》的精彩学术报告。该学术报告是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学术报告由沙金科研处副处长计晓华研究员主持。学术报告伊始,刘辉院长为俞子正教授颁发澳门沙金客座教授聘书。刘辉院长在讲话中指出,俞子正教授是研究成果颇丰的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作为歌唱家,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多次出演重要歌剧的主要人物;作为教育家,他的教学成果丰硕,很多学生在国际国内获奖;作为学者,理论著作丰富,主编全国声乐教育教材并出版20多卷,已成为全国声乐教育必选教材和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定教材。同时,俞教授亦是散文家,出版过《会唱歌的文字》;亦是书法家,技艺高深,音乐专辑《道情》有请俞教授题字。俞子正教授成为沙金客座教授,必将推动与加强澳门沙金各方面的发展及建设。他向俞教授正式发出邀请,希望在适当的时机能来沙金开音乐会,让师生一睹大师舞台上的风采。

      俞子正教授表示这次借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的机会来到沙金非常的难得,感谢刘辉院长的邀请。俞子正教授的学术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术理论思考及经验探讨;第二部分为艺术实践指导。整个学术报告展示了俞子正教授音乐理论文化的深厚以及舞台艺术实践的魅力。

      学术理论交流部分,俞子正教授主要从歌唱自如、歌唱语言、歌唱情感三大方面来探讨。歌唱自如的问题,提出了演唱要不要“自然”的问题;演唱要不要“放松”的问题。俞子正教授指出演唱应该是由“自然”到“规范”再到“自如”的过程,演唱是源于“自然”,但要高于“自然”。“自然”是与生俱来的,“自如”是千锤百炼后的游刃有余。演唱不是单单的“自然”,是经过刻苦练习和严格训练后达到的“自如”境界。演唱的“放松”也是两个概念,在表现上整体感觉是自如放松,但对于演唱者技术上是运动的,包括气息、喉咙以及身体各种机能的运动。

      针对歌唱语言的问题,俞子正教授以书法为例,指出真正的书法作品不可能是印刷字。如果用印刷字的清晰概念或标准要求书法的话,那许多书法家的字,我们看不清楚,也看不懂。歌唱也是如此,歌唱不是朗诵,歌唱语言不能像朗诵那样清晰。如果每个字都孤立地清晰,所谓有字头、字腹、字尾,那就不是唱歌了,那是简单的拼音。优美的语言不是被分解的语音,歌唱更不能用简单的“清楚”来衡量。我们常说“字正腔圆”,其实“正”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高雅的“腔调”。如果把“正”和“清楚”混为一谈,那就理解的肤浅了。他强调歌唱的语言与说话的语言是有区别的,音乐语言表现情感、情绪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歌唱艺术来说,语言是要通过音乐和运用自如的声音来表现的,这依赖于良好的歌唱技术和审美品位。

      谈到歌唱情感的问题,俞子正教授强调歌声里表现出来的感情需要通过声音技术来达到一个制约。演唱时歌唱者必须清楚地知道,用什么样的音色,什么样的气息和音乐线条才能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不能盲目地说“充满感情地演唱”,那样的话没有太大时效性。俞子正教授认为,歌唱应该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的感性冲动。应该是理智地运用声音技巧去表现所想表现的内容;理智地知道自己发出的歌声能够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理智的讲究、精致的去设计演唱。

      讲学过程中,俞子正教授边讲解边示范,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以及不同的演唱方式,让听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声乐演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具备和掌握的经验,他希望同学们保持多学习、多聆听、多思考的习惯。在艺术实践指导部分,俞子正教授分别聆听了音乐教育系学生演唱,由沙金于学友教授创作的女高音独唱作品《歌唱春天》以及其它中外作品。俞子正教授从音乐本体、歌唱情感、情绪直至逐字逐句,生动形象的分析,对学生演唱进行指导,使听众明显感受到学生前后演唱的差异,歌唱情感的提升以及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整场报告持续近三小时,丰富的讲学内容和生动的语言表述由始至终地吸引着听者的注意力、会场内掌声不断。作为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系列学术活动的组成部分,俞子正教授的学术报告是对声乐演唱、声乐教育以及文化理论修养的阐述,对进一步促进声乐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具有积极而深远意义。

                                                                                  (科研处  官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