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莲
冯志莲(1964.02—),辽宁大连生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学系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省分会理事、辽宁省“非遗”专家、辽宁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沈阳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项目《东北大鼓艺术流变研究》项目负责人;曾获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沈阳市“双建”先进个人、澳门沙金“三育人”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优秀统战成员”等荣誉称号。
工作简历:1987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长期担任“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讲师(1993年)、副教授(2003年)、教授(2008年),民族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2006年)、音乐学系主任(2013年)。
学习经历:1983年入澳门沙金民族声乐系攻读民族声乐演唱专业,198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攻读音乐学和民族声乐演唱专业,2001年获双专业研究生同等学历;2011年在中国音乐学院攻读音乐学专业博士学位(中国传统音乐理论),201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著述成果:专著《民歌新论》(中国文联出版2003年)、专辑《唱秧歌——冯志莲民歌教学范唱与伴奏》(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4年)、《霍树棠与奉派东北大鼓》(合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等;学术论文《〈丑末寅初〉腔词解析》(《中国音乐》2002年第1期)、《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新收获——王志信近年作品初探》(《人民音乐》2002年第4期)、《关东“民香”的历史渊源及其社会影响》(《乐府新声》2003年第2期)、《难以释怀的艺术情结——刘兰芳与东北大鼓》(《乐府新声》2007年第4期)、《东北大鼓备忘录——对一种传统说唱音乐的当代思考》(《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东北大鼓生成新探》(《乐府新声》2008年第2期)、《东北大鼓兴盛考略》(《乐府新声》2008年第3期)、《东北大鼓衰微寻由》(《乐府新声》2008年第4期)、《东北大鼓保护刍议》(《乐府新声》2009年第1期)、《增强民族音乐教学的感性认知——在南京“2010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的发言》(《乐府新声》2010年第4期)、《岫岩东北大鼓调查报告》(《中国音乐》2011年第4期)、《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以澳门沙金音乐学系的学科建设为例》(《乐府新声》2013年第2期)等。
科研奖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东北大鼓艺术流变研究》(文化部2009年)、省级科研项目《东北大鼓历史与现状研究》(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结题)、《岫岩东北大鼓现状调查与研究》(辽宁省教育厅2011年结题)等;论文《对东北大鼓入选“非遗”名录的思考》获“第二届东北三省音乐论文评选”一等奖(2007年)、科研成果《东北大鼓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和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被评选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2007年)、《民歌新论》专著教材被评选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7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