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作题“当代古典舞剧目创作的难点与突破点”的主旨发言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作题为“当代古典舞剧目创作的难点与突破点”的主旨发言
4月26日,在“舞蹈评论‘辽沈论坛’暨青年舞评人才研习班”开幕式上,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以“当代古典舞剧目创作的难点与突破点”为题作了主旨发言。具体内容如下:
一、切实辩证:从荷花杯评奖作品引入
上课之初,冯双白主席首先从本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入围作品的整体评价引入,将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发展描述为“艰难的前进”。他借前线歌舞团作品《庭院深深》指出,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该作品切入了一个孤寂的、苦闷的女性心理世界,用女性的身体和一把椅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要走出去,但又无可奈何地的情感。在当时令业内为之一振。也正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导致当时出现了大量相似题材的作品,继而也使中国古典舞创作陷入在艰难发展的困境之中。换言之,当一部优秀的作品被产出后,“跟风”的作品就会大量涌现。当《大河三彩》和《唐宫夜宴》获得成功后,以文物提取舞蹈形象也成为了一个潮流,可以发现此类题材在本次荷花奖中也并不少见。
二、超越表象:古典舞作品的诉说与体会
聚焦于昨日评选,冯双白首先借由《簪花一卷》与《簪花仕女》两部作品向学员抛出问题“《大河三彩》和《唐宫夜宴》的成功,是否能够保证两部同样取材于文物的作品成功”?冯双白表示,他并不这样认为。《大河三彩》在评奖临近的时刻,仍未超越文物自身,唐三彩固然是很优秀的选材,但在今天古典舞为什么要做唐三彩?编导要说的话究竟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局限于唐三彩的自身吗。当然《大河三彩》的编导赵小刚借助非常优秀的男演员、以非常高超的舞蹈技巧塑造了亮丽的西域三彩马的形象,但这部作品的成功最为重要的是最终捕捉到并呈现出大河的“泥”经过万遍陶冶之后所形成的三彩形象。这是将河泥到三彩之间历尽千辛万苦,历经大浪淘沙;将有形与无形,将最朴实的泥与永远闪耀的彩进行勾连的过程。同时冯双白以《唐宫夜宴》、《秦俑魂》再次举例,表示《唐宫夜宴》在群众之间广受好评,是因其跳脱出了“俑”本身冰冷的形象,“复活”了俑;而《秦俑魂》的成功并非是由于其单纯模仿了“秦俑”的形态,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不屈的古代战士的灵魂。冯双白表示一部优秀的古典舞作品不应仅仅模仿“形”,而更需要的是去诉说、体会,而两部《簪花》并没有完成这样的任务。
三、回望而谈:部分作品的举例探讨
冯双白首先谈到了作品《不染》,他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不求莲花之形,而求莲花之神”的表达方式。他表示:在进行莲花相关创作时编导经常会从“莲花之形”入手,而《不染》则表达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桀骜不驯,孤独、自由的精神。此时他进一步谈道:同样以“莲”为内容的作品《莲·生》,并没有很好地将跨越时空的“文物工作者”形象呈现于舞台之上。融入“莲”的意象中,并且独舞、双人舞的形式,没有按照编舞规则进行编排,同时编导也并没有找到自己十分想要诉说的内容。
《散乐图》,冯双白表示这部作品真正捕捉到了散乐图画卷中的独特之处,它带给我们一种融洽的、松弛的感受,这种感觉交错于乐者、舞者之间,散乐虽是宫廷宴乐,但这部作品精确地捕捉到了中原文化、唐代宫廷乐舞向北方延伸并与契丹族宫廷精神相结合的风格特质,那是一种摆脱中原宫廷雅乐束缚,人的灵魂得到释放的状态。
对于《富春》而言,冯双白表示支撑这部作品更多的是编舞技法的力量,高超的编舞技法使得该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状态,但仅仅是编舞技法的力量还不足以推动作品继续发展并超越现在的状态。一部好的作品更应该用灵魂去诉说,感受灵魂的悸动。
对于《莲鼓越歌行》而言,冯双白主要探讨了在抖音获得极高点赞量的群舞舞段,此种洒脱的、源于非遗的舞段,体现了越人当歌则歌,当舞则舞,歌舞相当,越人,越歌,越歌行的酣畅。
冯双白在给予《门神》选题肯定的同时,同样对其处理方式提出了建议。他表示这部作品选择中国人所依赖的“门神”作为表现对象是准确的,但如何更巧妙地结合今天的生活,将搞怪、无厘头与古典舞有机结合,助力古典舞从大青衣、大武生的范式中走出,才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尝试。
最后,冯双白再次强调,古典舞作品的创作要清楚自己想要诉说什么、体会什么,一部优秀的作品不能停留在模仿“形”,停留在依赖编舞技法等层面。同时在选题上要风格鲜明,切忌“跟风”。同时冯双白表达了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殷切期盼,他表示中国文化的大写意,舞于天地之间的精神,也许只有中国古典舞是可碰触的。
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舞蹈》杂志主编。著名舞蹈理论家、评论家、编剧、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 / 舞蹈学院 张笑瑞 张大策
图 / 韩 鹏
初审初校 / 王 尧
复审复校 / 刘纪刚
终审终校 / 赵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