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
习近平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大气磅礴、内涵丰富,3万多字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报告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受到广泛关注,引发强烈反响。
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
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方位决定方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条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者相互统一,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报告令人振奋地指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报告特别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新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的奋斗目标跨度“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可分为三个目标、两个阶段、两步走,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
按照报告提法,“三个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和“两步走”是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奋斗十五年来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目标”,是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
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令人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更注重整体性、总布局,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已不简单满足于经济量化指标。
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统领和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翻阅报告,在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14条坚持”中,“一头一尾”的第一条和第十四条分别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报告最后部分又重点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等新措施已写入报告,勾画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举措: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报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上百条的新举措,对推动新发展、实现新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在改善民生举措中增加了“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为幼儿提供保育和关爱,给身体残疾虚弱、低收入等群体给予扶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三农”工作……报告全方位、多层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必将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值得指出的,报告在未来前进道路上,强调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根据新时代要求又提出诸多新举措,确保了一张蓝图干到底。
十九大报告的主要特点:
一是“新”。报告作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方略”等重大判断,提出了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转折期所作出的政治宣言,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新气象;
二是“实”。报告既有远大清晰的目标、思想、方略,又为新的三十年战略安排标定出具体“路线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精神品质;
三是“力”。报告高度凝聚了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指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这一磅礴力量的坚强核心,人民群众就是这一磅礴力量的不竭源泉。
“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田改伟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执政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的深刻的理论思考与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诞生
自建党以来,无论是中国革命、中国建设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思想建设,勇于而且善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每一个复杂阶段,进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和思想创新。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实践型政党锐意进取的鲜明品格。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后,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十余位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绝非主观选择,而是客观必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解读说,关键就在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
这首先基于过去五年来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对此,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给予了高度概括。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这些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进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使命担当、新的时代要求,必然地要求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
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把握“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必须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特点。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海涛解释说,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向全党提出了重大时代课题,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
十九大报告对此作出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讲,“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构成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的逻辑起点。”颜晓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说,以此为基础,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五年(2012-2017)我国的主要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
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国家庭迎来“全面二孩”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表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
子女。”全面两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绿色出行新方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共享单车于2015年出现在中国街头,2016年迎来爆发式发展。如今,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共享单车已和地铁、公交共同成为三大公共出行方式。共享单车在“尾气零排放”的同时,促进了私家车出行数量降低,减少了碳排放。
智能支付来到你我身边
如今在中国,不仅是购物,从餐饮到医院挂号再到公共缴费,几乎日常生活的全部领域都支持手机下单和支付。据北京媒体调查,超过70%的网络用户回答:“现金已并非生活必需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两年来,中国标准动车组取得突破并开始试运行、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等产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一系列重大成果表明《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足不出户购全球
2015年我国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浙江杭州设立,2016年又增加了天津、上海、郑州等12个试点地区。2016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为12000亿元,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首度跨入“万亿时代”。预计2017年交易量将会增长到18543亿元,同比增长54.5%。
网络视频迎来黄金期
2017年中国网络视频迎来发展黄金期。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网剧的付费市场规模也有望在两年内急速增长。2017年初进行的大规模用户调查显示,50%以上的观众愿意为网剧和网络综艺付费,成为视频网站会员,而29%的观众愿意为网络大电影单次点播付费观看。
美食送到家中来
自2013年互联网订餐市场展现端倪,我国互联网订餐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662亿元。据第三方机构预测或评估,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46亿元,而且市场扩展仍在提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95亿。今天,你叫外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