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互学共鉴,密切校际学术交流,2023年6月7日,民族声乐系主任匡祎教授应邀于东北大学举办“我的民族声乐教学观——自然的歌唱”教学公开课暨“百年校庆大讲堂”活动。作为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学术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受到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的高度重视。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燕楠,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张杨,副主任兼声乐教研室主任卜冠一,音乐系声乐教研室全体教师及本科学生出席活动,我系杨立军教授、李超老师、郭俞池老师及学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张杨主任首先对匡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匡祎教授不仅在多年的教学与演唱生涯中取得累累硕果,也在澳门沙金民族声乐系的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更是为民族声乐系的人才引进和学术搭建尽心尽力,在为院系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向辽宁乃至全国范围内输送了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张杨主任对匡祎教授及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感谢,并预祝匡祎教授的本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匡祎教授表示,很开心能藉此机会,将自己数十年来积累的从教从学的经验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交流,并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切实让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有所裨益,有所收获。
第一首作品《幽兰操》由郭佳乐演唱。匡祎教授表示,随着声乐方法的介入和不断学习,声乐的学习之路会经历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回归自然的过程。匡祎教授根据同学的现场演唱情况,强调男中音高音区时特别要稳定喉头位置,充分利用笑肌协助声音保持高位置的兴奋状态。并指出声乐演唱要充分利用腰腹力量,保持“对抗”而非紧绷的状态,保证声音整体“管道”的畅通自然。
第二首作品《红豆词》由马乐乐演唱。匡祎教授指出,在声乐学习的基础阶段,要特别注意字与字,音与音之间的连贯统一,否则会导致气息的跑漏。并强调要在歌唱状态下做到恰到好处地、自然地咬字,将字头清晰地送出。匡祎教授指出,模糊的咬字容易导致中低音区拉力不足,支撑不够,声音发虚等诸多问题。保持上下力量的对抗,给自身留出充足的空间和腔体,才能形成自然而良好的歌唱状态。
第三首作品《在水一方》由田浩亮演唱。匡祎教授从艺术指导与演唱者配合的角度出发,指出声乐演唱要经过二者的默契配合才能表现出最佳的演出效果。例如在唱准谱子的基础上,要注意如三连音、各种切分节奏以及明确标注的各种强弱变化。现场教学中,匡祎教授结合同学的具体演唱,从技术层面和情感层面细致示范了如何结合恰到好处地处理作品,体会作品情感的起承转合,并充分利用这些音乐元素结合自身诠释,使观众身临其境,最终实现作品张弛有度的、“拉锯式”的情绪推动。
第四首作品《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由许嘉茜演唱。针对该同学在演唱中有待调整的方面,匡祎教授表示,声音要向外送出,切忌将声音锁在里面。高音区时软腭充分打开,在上下拉力分配均匀的基础上,做恰到好处的泛音处理,让声音自然地流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声带机能,延长演唱寿命。匡祎教授还指出,钢琴伴奏过程中也要注重曲目情感基调,符合歌曲的具体意境。如该作品中“云雀”“丰收”等处,钢琴伴奏和演唱者都应做轻盈欢快的处理,充分运用八七拍的节奏型辅以强弱处理,从而诠释更为纯正的新疆风格。
第五首作品《蝶恋花·榄菊愁烟兰泣露》由徐恺璐演唱。匡祎教授对该同学较好的作品诠释表示肯定,并指出古诗词类声乐作品的演唱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把字“咬全”,将字头、字腹、字尾交代清楚,实现吟诵诗篇之美感,保证韵味。第二点是做好案头工作,充分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而保证正确的音乐情感走向。第三点是对针对《蝶恋花》等婉约唯美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腔体应根据具体作品有所调整,切忌过宽过大,而应是收着唱,含着唱,以省力而集中的声音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第六首作品《残花》由曾天演唱,该作品从技术上和风格上都具有较高的难度。匡祎教授首先对该同学的演绎表示肯定,在对其演唱方法和技术进行细致指导的基础上,根据作品偏流行的创作风格,强调了情绪处理的重要性。匡祎教授指出,演唱者在明晰旋律的基础上,要将旋律结合伴奏织体,体会伴奏的情感深化,从而更好地做到演唱的情绪推进,用人声集聚旋律的缠绵悱恻,最终在舞台上以演唱的形式刻画出从初开绽放再到凋谢纷飞,最终破碎的画面意境。
活动至尾声,卜冠一主任再次对匡祎教授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与教学指导表示感谢。当晚,师从于匡祎教授的2019级本科生李文跃,2021级本科生周建凯还于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双馨苑观摩厅成功举办了专场音乐会,为在场师生留下了悠长美好的声乐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