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1933年3月,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继而进犯古北口、喜峰口等长城关隘和河北省滦县、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多伦等地。在河北省涞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姓阎,因是村中的孩子王,所以称为王二小。据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军分区司令杨成武回忆,王二小与一军分区的一个连长关系很好,涞源县当时属一军分区。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王二小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干部和老乡因此脱离了危险,英勇牺牲的王二小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
《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士方冰和李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很快创作了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