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南泥湾》
南泥湾精神
在1941年至1942年期间,面对日寇向我根据地发动连续大规模的疯狂扫“荡”,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与生产均遭到破坏,根据地军民正处于极端艰苦的时期。为了坚持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党中央和毛主席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组织军民开展生产,坚持持久抗战,由此,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由王震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开荒种地,历经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将荒芜的南泥湾建设成能够使根据地丰衣足食的粮仓。1943年元宵节过后,马可、贺敬之等人随延安鲁艺秧歌队来到南泥湾,为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进行慰问演出。其间,为了歌颂与表现三五九旅指战员们对于南泥湾的开垦与建设,马可与贺敬之结合自己深入部队、深入生活的感受,联手创作了一个小场秧歌舞《挑花篮》, 《南泥湾》即是这个小场秧歌舞中的一个歌舞片段。尽管在演出后这个小场秧歌舞并没有流传开来,但其中的这个歌舞片段的歌曲部分却被人们广为传唱,并因歌词中所唱到的“南泥湾”而定名为《南泥湾》。
南泥湾精神就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是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是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虽然南泥湾精神是毛泽东、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可它的影响和作用,在空间上已经远远超出南泥湾和三五九旅的范围,而大到了全军、全党和全国。在时间上也已跨越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断延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现在,并将继续延展到遥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