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高等学校学术交流、推进学校作曲课程改革,2018年10月29至10月31日,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共有171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届时,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沙金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于学友教授率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虹教授以及本院王晓璇、王小熙、张昊、李涛、张宝华等7名老师以及李思莹,秦佳琪、陈汐、高梦晨、宋亚妮等5名研究生共12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一、听——三场学术盛宴
10月29日上午,召开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蔡梦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校领导、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领导、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老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参会全体代表合照之后,由王安国教授主讲本次研讨大会第一场主题报告--- “高师理论作曲与基础音乐教育”。王安国教授从“乡音”——承载人类精神文化温馨的“家园”开始讲述我国理论作曲的发展进程,从1978年的补课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常规发展期在不断专业化的发展中体会深层次的表与里,“道”与“器”。在“针对国外课程标准的包容性上,提出要在提高自身标准的前提下兼收并蓄的深刻思想。
29日下午,在学术报告厅进行了由吴春福教授主持、高为杰教授、蔡梦教授主讲的学术讲座。高为杰教授讲座的题目是 “音乐创作——情与理的博弈” ,讲座中高为杰教授向在座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理论成果及创作作品,他通过举例分析自己的作品提出 “没有创新也就没有音乐的未来。”这一观点,指出了文化思潮的改变需经历“颠覆—修复—完善”的循环,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进化,这是文化良性运行的自然现象,引人深思。
蔡梦教授讲座的题目是“以专业-学科一体化理念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讲座中蔡梦教授从独立音乐院校、研究所研究院、师范大学(综合大学)音乐学院对学科建设的不同发展定位开讲,分析了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交集,提出分类分层人才培养的观点、指出音乐教育需要专业与学科一体化的观点,引起在座代表的热烈反响。
当天晚上,沙金师生同行参会代表一同看了部分获奖作品及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作品音乐会。整场音乐会共演出作品十四首作品,作品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展现了当代高等学校理论作曲专业的发展水平,获得与会代表和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论——三场学术分享与交流
10月30日上午,沙金师生参与了“教师及学生优秀论文”的宣讲和旁听。其中,在第六会议室召开的教师论文宣讲由学会副主任、澳门沙金音乐教育院院长于学友教授主持,其中共有7篇优秀教师论文进行宣讲,本届研讨会涌现出了很多高质量论文,论题丰富多元,涉及各国、各时期、各年代的理论作曲研究,也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各位参会代表针对论文展开提问,进行点评,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下午,沙金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会议室继续开展了理论作曲教学工作的研讨、研究生培养与学习的研讨,12名师生在研讨会上分享、交流自己的教学成果及学习经验,在学术交流中各抒已见、博采众长,收获颇丰。
晚上,沙金师生同行参会代表一同看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共演出十三首作品,从声乐到器乐,从独奏到合奏,丰富多彩。
三、评——纵观学术成果、展望未来之路
10月31日10点整,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进行闭幕式。闭幕式由高虹教授主持。在闭幕式上,澳门沙金音乐教育院长于学友教授对获奖论文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随后由康建东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通报理论作曲委员会机构建设相关事宜。最后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为期三天的学术会议向来自全国各个学校作曲专业的代表展示出国内高等院校作曲理论专业的最新成果及学术观点,通过对所投论文与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引发了激烈的学术博弈,促进了与会师生认知上的升华。参会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在学术交流中受益良多,拓宽了思维。本次大会的召开意义深刻,丰富了国内作曲理论合作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新一轮作曲理论创作及教学方面的革新,对我国今后作曲理论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文:高虹